本帖最后由 祝永平 于 2019-1-9 09:06 编辑
诗赋心旅
——刘照荣《鞍钢百字赋》赏析
满炉怒火,一种精神。喷浅钢花而壮美,倾流铁水而凝魂。霞烟搅拌风流,兴工热烈;汗水汇聚浪漫,报国欢欣。二铁三钢,铸就英雄辈出;一穷二白,激升浩气长存。撑起中华傲骨;奠基伟业;铺成盛世宏图,造就奇闻。不愧称长子,自豪品至尊。曾经破旧,再待创新。
拜读刘照荣的诗词联赋,总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充斥在胸襟间,充斥在天地间。这是他思想的丰厚赠礼,一份首先属于心灵,然后属于艺术的宝贵财富,通过这些宝贵财富,我们可以管窥刘照荣砥砺前行的诗赋心旅和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。
这首《鞍钢百字赋》,就是献给这个时代,献给家乡,献给鞍钢的珍贵礼物。
全篇赋文语言浅显,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,只用叙述的语气铺采摛文,但风格如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,既有优美的韵致,行文又起伏跌宕,诗味醇永,意味深长。开篇“满炉怒火,一种精神。”统领全篇,鞍钢,这片被日本人称之为只能种高梁的热土,曾经满目疮痍。在鞍钢工人阶级的奋斗中,燃起满炉怒火,创造了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”的神话,诠释了中国钢铁工人的主人翁精神。在火热的生产生活中,涌现出孟泰、王崇伦等无数英雄模范人物,在一穷二白中,撑起了中华傲骨,奠基了新中国工业的伟业,铺成盛世宏图,不愧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。在自豪自尊中,在曾经的破旧中,再创辉煌。全篇展现了鞍钢**燃烧的岁月,唤醒了每个时代鞍钢的鲜活记忆,诠释了钢铁是国之重器,国之脊梁的重大命题。
此赋主题鲜明,开篇新颖,语言流畅,一韵到底;长短骈句运用自如,对仗工整,感情充沛,热血又诗意,真挚又动人。充溢着诗人热爱家乡,咏赞鞍钢,振兴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是百字赋标准的范例。
赋这一古老的文体,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株光耀千古的奇葩,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。为了继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体,让赋有更广阔发展传承的空间,刘照荣高屋建瓴,率先提出了“百字赋”的理念,并编撰了创作指南专辑,进行了知识产权注册。这是他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与研究结出的智慧硕果,是继承中的创新与创造。“百字赋”标准的制定并推向全国,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,对赋的创作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,这是他本人的荣誉,也是鞍山这块热土的光荣。
刘照荣选择了诗赋,而诗赋也选择了他。他幼爱艺术,年少入伍,戎马关山海疆。花甲之年,带病创办鞍山市诗赋协会,状如苦行僧,数十载艰辛只为诗赋,心存天地,万千情思凝于笔端,他的千首西江月词,创造了世界纪录,饮誉海内外诗坛。然两鬓飞霜,犹不知疲倦地穿行在诗赋的天地间,正是为了把古体诗赋的火种传承下去,给人们带来对民族文化精髓的感悟和思考,燃出现代人的那一份怦然心动的热情,呼啸间令天地为之动容。在他的诗词联赋里,我们可以听到世纪走过的脚步声,可以看见祖国的大好河山;可以看到无数的风流人物,可以看到20世纪的缩影和新世纪、新时代的曙光。刘照荣既是鞍山市诗赋协会的开天盘古,也是无怨无悔,全心全意为诗友服务的勤务兵。他将壮阔的人生与博大的情怀都写进了诗词联赋中,拜读他的作品,与他的故事碰撞,那是历史长河里的豪迈之美,让我们向他的诗赋心旅和艺术人生,庄严敬礼!
|